- A+
2005年重阳上午,我们一行乘坐世界最长的索道上我们张家界市第二个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去旅游。风和日丽,万里碧空。随着索道徐徐上升,我环视新城、长河、丘峦、旷野,一览无余。轻快的乐曲,挂篮的动感,令人心旷神怡,悠然陶然。经过终点站时,红日从东山巅的岩隙中喷射下来,霞光万道。沐浴在这美丽而神幻的氛围之中,全心身舒畅至极,飘飘欲仙。
沿东线我饱览了天门翻水,俯视天门、云梦山顶、灵泉院、快活林、觅仙台、天门寺诸景点的神奇秀丽风光,再折而西线探奇。下午两点抵达鬼谷洞。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指示牌上三个大字:“观洞台”,下面小字注释:“鬼谷先生,姓王名栩,楚人,纵横家鼻祖、教育家、军事家……”见此说明,我突然联想到唐司马贞索隐所记:“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颖川阳成亦有鬼谷墟,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还有河南洛阳、登封亦有鬼谷子遗址,包括此鬼谷洞,全国共有鬼谷先生纪念地五处。并且都有相应的记载。鬼谷先生活动的中心是中原一带,所以那几处不用置疑,而天门山应属于他的家乡,更为可信。《永定县志》 载:“鬼谷子曾在(鬼谷)洞中学《易》修炼,洞壁中有甲子篆文,依稀可辨。”《东周列国志》亦云:“鬼谷子姓王名栩,晋平公时人,在云梦山与宋人墨翟,一同采药修道。”这可能是指的周之阳城,然而天门山在三国孙休之前亦名云梦山,抑或即指此处也有可能。记得剪伯赞先生说过一句话:内蒙各地都有昭君墓,昭君已成了一个象征。那么全国有多处鬼谷先生纪念地,也就说明鬼谷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分量。鬼谷洞是我们非常神往的圣地。

从观洞台,遥看对面鬼谷洞,只见它位于笔陡的悬岩之中,成倒梯形,洞口有树,树上还挂有人们献的红绸(上红是我地人们答谢神灵庇佑的一种礼俗)。洞之上下左右全是“猿猱欲渡愁攀援”的万仞绝壁。危乎险哉!若非擅长“仙家冲举之术”(《东周列国志》)的鬼谷先生,谁人敢住?我急切地向洞靠拢,顺着崎岖的小石板路绕过一大湾就穿到了洞顶石壁之上的“探洞处”。我抱稳一株青叶树探头俯视,隐约瞥见身下约两百米处的洞口,似有轻盈薄雾。随即,那刀砍斧削的峭壁令人骨软筋酥,不敢久视,忙回至安全处才定下神来。继而,关于鬼谷洞及鬼谷先生的那些想象却萦聚脑海,驱之不散。
五十多年前,我进了大庸县立初中,抬头就见天门山,低头念着天门山,连作业本上也印有天门山。饶舌者陈述采药人关于鬼谷洞的传闻真是眉飞色舞:“洞口有飞瀑,缥缈如烟;洞内有两个鼓儿礅,是鬼谷子修道坐过的;里面有筛盘大的蝙蝠,有蒲扇大的蝴蝶,最里面是深潭,人不敢再深入……”众口云云,绘声绘色。我正凝神遐思,不觉侧身见到“探洞处”木牌上写着:“1997年,探险家某某多次缒入洞中,最后一次竟然拍摄到了鬼谷先生的显影。”是否真有其事,信不信由你。无论如何,这活灵活现的神幻现象都表现了人们对鬼谷先生的深度揣测和无限敬仰。鬼谷子确实是一位值得重新研究和认识的神秘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