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朝拜扎日神山是一项重要宗教活动,源自于四个自显:东方有着强巴佛的自显,要想灌输密宗就应朝拜扎日;南方有着药王的自显,要想少得疾病就要朝拜扎日;西方有着长命佛的自显,要想长命就要朝拜扎日;北方有着智慧佛的自显,要想智力出众就来朝拜扎日。图为信徒们朝拜扎日神山。拍摄 赵春江
从拉萨到扎日,可走两条主线。一条是从林芝市朗县的登木乡,翻越孔玛拉山进入扎日乡的曲松村,现在有一条新修的乡村公路;另一条则是从拉萨到山南市隆子县三安曲林乡通向扎日。榜首条线路交通不便,大多数旅行朝圣者挑选第二条线路。榜首条线路,据传曾是藏传释教朱巴噶举派创始人益西多吉创始的“扎日荣廓”(转扎日神山)。
走近扎日神山之门
2015年6月,我沿着扎日神山开山祖师益西多吉当年留下的圣迹,踏上了拉萨、林芝、米林到朗县的足迹,寻觅心中的这片圣地。 沿着306省道,由林芝市经米林县向朗县进发。沿途沟谷两侧,林木参天,碧绿幽静。远处青山连绵崎岖,路右侧的雅鲁藏布江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激流涌动。大巴车沿着雅鲁藏布逆流而上,两个小时后,林木渐渐稀少,景色逐步有了改变,江边呈现大片沙丘,河谷也逐步变窄,沿江尽是悬崖陡壁。不久路过米林县里龙乡,一条明澈的小河从山沟里流出,那便是里龙普曲。 沿里龙普曲有一条土路,逆流而上就可抵达扎日乡政府地点地米及墩,离它不远的当地便是朗久,地图上没有标出来。1954年今后,印军跳过“麦克马洪线”,在这儿驻有印度边防哨所。1959年发生了中印双方冲突的“朗久”事情,揭开了双方军事对峙的序幕,1962年爆发了中印边界战争,为保卫西南边疆,捍为国家主权,我国赢得中印自卫反击战的全面成功。 里龙到朗县的公路弯弯曲曲地在雅鲁藏布江畔延伸,江两旁山下是灌木丛,山腰上生长着高原马尾松,灰色沙丘在蓝全国绿树中,远看像一面打开的扇子。紧靠沙丘又有浓绿的郊野,生长着青稞、果树,放牧着牛羊,一幅田园牧歌现象。


▲扎日藏语意为“圣山或草盛山”,扎日神山坐落雅鲁藏布江南侧,珞渝区域的北沿,跟冈仁波齐一样,这座神山也是被藏传释教、印度教、耆那教、苯教共同奉为神山的,被称为胜乐金刚的道场。它的范围主要在今山南隆子县扎日乡一带的山峦,东起朗县与隆子交界处的“措嘎湖”,西到扎日乡的“曲桑村”及“塔克新”一线,主峰“达瓜西热”,海拔5722米。(拍摄赵春江)
游人进入窟窿大约50米的当地,一间天然洞室呈现眼前,洞室内设有神龛,供奉着哈达、青稞及酥油,给窟窿增添了无限神秘。据当地人介绍,神龛是格萨尔王在此修行时用过的佛龛。 当年格萨尔常年征战,对降妖除魔已有些厌倦。所以他离别岭国,单独来到邦玛村,化装成一个喇嘛,钻进邦玛窟窿中修行。只有每天正午,他才从洞中钻出来,到山上摘一些野果吃,然后又躲进洞里。当地人看到这一幕,给他起了个外叫喊“野果喇嘛”。洞室有三条分支,形成“T”字形,归于天然形成,仍是人工开凿,无从考证。 以往许多人,特别是拉萨、山南的人转扎日神山,都是步行前往,不可能像现在坐轿车去扎日的游客那样,经隆子县城绕那么大一圈。他们去往扎日神山的一条重要路径,便是经由金东峡谷,翻山进入扎日神山境域。其间一条最近的翻山线路,便是从邦玛窟窿地点的邦玛村一带,翻过“足不拉”或“博沙拉”,抵达今扎日乡地点地,当大体盘绕扎日神山主峰达瓜西热(水晶山),转完遍地圣迹之后,有奇异天然生殖器的朵参村,正好接近他们翻山回来今朗县金东乡、拉多乡或登木乡的地段,山的那一边就有通往拉萨的“正路”,邦玛窟窿理所当然成为了转山“榜首道门”。

2
神山开山祖师益西多吉
在登木乡政府,我无意中得到了一份有关扎日神山的文献资料,记录了扎日神山开山祖师益西多吉从塔波初龙(今朗县仲达镇)动身,敞开扎日神山之门的记叙。在文献《达巴谢日之光》内称:“净亮达巴水晶山,如内天成报身佛之殿,密智自现之轮,简论扎日布局。” 这篇文献里还记载,扎日神山被誉为人间二十四域之一总摄轮宫廷,也是总摄轮之身语意中的意之地点。在冈底斯雪山及森东嘎木(白色狮面)即为身语意之身的地点;拉齐雪岭达东茶母(花色虎面)为身语意中语之地点;而扎日帕东那木(黑色猪面)被誉为长久圣地。 我还从文献里看到,扎日神山从前为一代藏王松赞干布、莲花生大师、圣尊益西多吉、众生怙主(保护者)藏巴甲热、朱巴白玛嘎布等众多贤人志士下榻的当地,是他们敞开了圣地之门。特别提到圣尊益西多吉屡次来到扎日,真实敞开了圣地之门。后来,又有林热·白玛多吉的弟子众生怙主藏巴甲热来到扎日圣地,将里外密见和特别之处都定格下来,同时善诱凶恶的土地神护法,用威严降服神妖归为子民,其善业功勋无法比拟。
在文献《达巴谢日之光》达巴谢日里,将藏巴甲热奉为敞开扎日神山之门的主要人物。

咱们来到登木乡走访,乡民们常常会提起吉布(藏语意为常识渊博者)·益西多吉的姓名。传说他把手杖遗留在了登木乡的村落中,化为三棵通往扎日神山路上的大柏树。有一些村子的姓名,也是因为他当年路过此地,发生了种种故过后而留下的。 据传他拓荒扎日转山道,使得接近扎日的登木乡一带,常常有大批来自卫藏的转山信徒,也让登木乡染上了几分神话颜色。 我后来才弄理解,吉布·益西多吉同藏巴甲热是同一人,他的全名为“藏巴甲热·益西多吉”。“藏巴”在藏语里意为“后藏人”,“甲”是他的宗族称号,“热”即“热巴”,意为“布衣行者”。“益西多吉”才是他自己的姓名,意为“原智金刚”。益西多吉出生在江孜,8岁时,母亲就去世了。虽然少年丧父,可他的家境似乎并不贫寒。12岁时,他向哥哥“嘎敦”学习吟诵经书,并伴随外出向不同的和尚学习显密教法。


益西多吉同他的教师一样,也喜欢云游修道,便去了洛扎的卡曲神山。也许他榜首次与神山结缘,可能便是这座卡曲神山。这座神山在洛扎县的拉康镇,四面雪山盘绕。传说当年莲花生大师在卡曲山溶洞带徒修行,有21人取得能够腾云驾雾、来去自如的本领,甚至还可以乘光影飞行。 在师父去世四五年今后,益西多吉抵达扎日神山修行,在扎日神山待了整整一个夏天。从扎日神山回来后,益西多吉又到了拉萨。在师父生前好友尚喇嘛的资助下,在拉萨附近修建了“隆多寺”。在他33岁(1193年)时,通过尚喇嘛的极力劝说,并在尚喇嘛座前正式受戒落发。 据传在这一年,益西多吉云游到今曲水县南木林乡向北的一条山沟中,看到有龙神母女下凡,很快又腾空离去,所以向弟子们说:我的寺院就该建在这儿,寺名中应包括一个“珠”字。听说建寺时,雷声大作,寺庙因此得名“珠寺”。该寺因建在“朗”(今南木乡),“朗”在藏语里意为“天”,故该寺也称为“朗珠寺”,意为“天龙寺”。自此今后,从益西多吉这一支传出的噶举派,称为“朱巴噶举派”。

3
圣僧留下的足迹
登木人则说,是益西多吉敞开了扎日神山的朝佛之门,找到了转扎日神山的“登木”(藏语意为“钥匙”)。 我查阅了另一份文献资料,记载了益西多吉创始扎日神山的缘由。藏历(热琼)榜首胜生周土羊年(1079年),塔波·拉杰诞辰,奉师傅的指令来到干波达·辛地贵桑龙大法座上,向在此的圣者和和尚们讲授了义经。 随后,他指令弟子们敞开扎日神山之门,并说:“在那东南方向霞光云雾胜似彩虹的那个当地,有座天成的众神聚居的总摄轮宫廷即扎日,这儿是金刚亥母以酒供奉点,有福之人心想事成、有求必得,无福之人将被人间嗜血空行者消灭,这儿各种猛兽自在络绎,花的芳香处处充满,动听乐声享之不尽。” 在登木乡贡达村,我见到了时年56岁的尼玛,曾30屡次转扎日神山。他早年住在这条沟有湖的当地,民主改革后搬到现在的村庄。他讲起益西多吉曾来到这个村,还建起一座叫申崩滚的小寺庙。

- 旅游客服
- 旅游请扫
-